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64web_logo
66web_lg_right
2025年1月7日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资讯首页>新闻资讯>新闻资讯>关于发布《加气混凝土行业“十四五”发展 指导意见》的通知>正文
关于发布《加气混凝土行业“十四五”发展 指导意见》的通知
类别:新闻资讯|新闻资讯  日期:2023-3-17  来源:  点击率:25740  打印 关闭

关于发布《加气混凝土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随着建筑工业化深入,应用市场的快速拓展推动了行业生产提速,加气混凝土制品已成为国内绿色建筑、节能建筑、低碳建筑的主导墙体材料。“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建材工业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建材工业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阶段。为配合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建材工业“十四五”发展实施意见》的实施,加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高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推动“六零”示范工厂建设,特制订并发布《加气混凝土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作为行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加气混凝土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

 

 

                                  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

                                    2023年3月10

 

附件:

加气混凝土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

“十三五”期间,我国加气混凝土整体得到空前的发展,全行业坚持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并举,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产品结构调整步伐逐渐加快,制品档次和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快速提升,实现了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的跨越我国加气混凝土行业形成了科研设计装备制造、产品生产、配套材料生产和产品应用的完整体系,成为我国建筑节能和墙体材料革新的重要力量。加气混凝土轻质节能和不然防火的特点,使其在墙体材料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建筑的逐步成熟和政府的大力推广,使板材的优势得到发挥。随着建筑工业化的深入,应用市场的快速拓展推动了行业生产提速,加气混凝土制品已成为国内绿色建筑、节能建筑、低碳建筑的主导墙体材料。

一、发展背景和总体要求

(一)行业现状

1.我国加气混凝土产能和产量跃居世界第一,行业产能总体过剩,产品结构仍需优化。得益于国家墙材革新、建筑节能、建筑工业化、绿色低碳政策引导和环境保护政策发力,我国蒸压加气混凝土抓住了多因素共振产生的黄金机遇期,完成了增量式跨越发展。行业主动迎接挑战,不断探索新发展模式,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行业适应市场需求,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建筑工业化所需的板材产能,板材产量持续提高;行业集中度优势开始显现,集约化效益凸显;行业积极抢抓机遇,产能产量增速加快,经济和社会效益显现;企业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制品外观品质提升较快;企业着力于生产技术进步,在科技创新中实现蜕变;企业注重人才培养和储备,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行业提升了产品标准要求,优化并完善了检验方法,为产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蒸压加气混凝土行业产量情况

年份

生产企业

(家)

设计产能

(万m3/年)

产量(万m3/年)

砌块+板材

其中板材

2000年

230

1000

500

-

2009年

700

5850

3100

30

2020

2002

28010

19030

502

行业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以工业固体废物为主,主要燃料以天然气和生物质燃料为主。产品以中高密度为主,板材产能和品种拓展较快。2018年以来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新建项目中具备板材生产能力的占比为80%,单线板材产能从年产10万m3快速提升至年产20万m3以上。行业认真探索碳减排的路径与方法,不断降低生产能耗,先进企业蒸压养护饱和蒸汽消耗低于140kg/m3,比2010年降低20%2021年行业碳排放达到峰值,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逐年下降。

2.我国加气混凝土装备完成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更加致力于智能化、精细化发展,与国外装备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在消化吸收欧洲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装备技术基础上,我国加气混凝土整体装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与国外基本同步的新型技术设备已成为行业主力装备。系统开发和完善了浇注搅拌机、切割机、分掰机、空翻脱模机等成套专业装备。先进生产线普遍采用PLC+数台上位机的控制系统和DCS+上位机的控制系统,PLC采用计算机集中操作控制,通过工业以太网实现对各工位、设备分段联锁联动控制,使我国先进生产线进入半自动化、自动化时代。信息化系统、能源管理系统逐步在新建大型生产线中应用,使生产线得到较好的提质增效和节能降耗效果。已发布了12项蒸压加气混凝土专业设备标准,搭建了行业装备的标准化体系,提升了装备加工水平和标准件的互换性,为装备质量的提升打下基础。新建生产线产能普遍超过40万m3/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应用标准、规范体系逐步完善,制品应用技术更趋成熟。砌块产品应用更加广泛;板材产品应用市场快速拓展,应用场景由隔墙板延伸到外墙板,并拓展到屋面板、楼板和保温板。受地区间技术条件差异影响,应用水平和技术差距较大。

4.加气混凝土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家可持续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轻质高强多功能一体化的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都为加气混凝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其在墙体材料中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

5.在国内外经济发展大环境下,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一是行业产能过剩并长期存在,产能发挥率徘徊在70%左右;行业产品结构仍不合理,砌块产量占了95%,低密度产品比例明显偏少,仍以B06级制品为主,B05级和B04级制品缺乏,支撑装配式建筑尤其是装配式住宅的主导产品严重不足,板材及其他技术含量高的制品仅占5%;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生产过程管理粗放,产品生产环节缺少系统全面的化验分析流程和快速可靠的检测手段,生产工艺手段和能源管理仍较薄弱,技术水平存在巨大区域差距。在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产品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一致,而内地产品质量和应用水平普遍较低,制约了加气混凝土优势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发挥。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体系不完善,创新人才严重短缺,扶持创新的驱动力不足,企业创新投入不到位,行业共性、前瞻性和瓶颈问题的攻坚难以形成合力。由于缺少与建筑市场的有效对接和协同开发,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工艺装备改进、技术水平提升、产品品种拓展和产品功能的提高。四是装备的长期运行稳定性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主要零部件互换性、耐久性有待提升。五是产品及装配式构件开发速度落后于建筑工业化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步伐,先进的施工应用技术仅在苏浙沪和京津地区得到运用,其它地区仍在采用传统施工技术,新技术推广存在局限性,导致加气混凝土应用工程质量参差不齐。

(二)总体要求

1.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十四五”期间,加气混凝土行业应将绿色低碳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准则,以不断接近和实现“六零工厂”为目标,统筹发展和提升质量,增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责任感、紧迫感。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契机,深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和技术装备升级。拓展非一次资源应用,开发和推广低密度产品生产和应用技术、装配式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加气产品的应用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绿色能源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产品循环利用和重复利用技术,全面提升行业绿色发展水平,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2.坚持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十四五”期间加气混凝土工业应着眼于生产线的先进性、安全性,着眼于加快补短板,全面提升行业创新投入力度和产品技术水平,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探索商业模式创新,探索行业质量体系建设创新,开启行业安全高质量运行的新征程。

3.主动向数字化转型。“十四五”期间需进一步加强行业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助推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推动实现行业管理模式现代化,全面提升行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4.落实“宜业尚品,造福人类”的建材行业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全行业应确立“宜业尚品、造福人类”的发展目标,落实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开创性贡献”的行业定位,理清行业发展与环境、员工、国家、社会、时代的关系,界定加气混凝土在质量、技术、环保、市场、文明各方面应具备的特征,要求加气混凝土与技术迭代同步、与标准提升吻合、与生态环境相容、与市场需求相配、与文明发展相伴,促使加气行业成为环境友好、员工满意、社会信赖、国家需要、与时俱进的行业。发展目标彰显行业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对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5.落实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行业全面转型。“十四五”期间,以标准规范为基础,着力于上下游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将行业的进步契合于建筑业发展的大环境,优化资源配置,鼓励上下游产业合作,促进资本与产业相结合,不断提高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坚持“开拓、创新、绿色、共享、开放、人文”发展理念。以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以及“宜业尚品、造福人类”目标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建筑需求为己任,以绿色节能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结构调整为手段,全面提升行业基础实力,强化产品质量意识,推进绿色生产和绿色产品,推进行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拓展应用领域。聚全行业智慧和力量,开创加气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二)实施原则

1.坚持质量为本,发展高端产品,引领行业进步。高端产品是工艺思想、高端设备、精细化管理的结晶,以高端产品拓展应用市场,集合产品优势以适应建筑工业化和建筑节能的需要;通过产品品质提升,以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工艺技术水平、装备制造水平,形成行业高质量发展途径。由向产量要效益转为向质量和品种要效益。

2.坚持应用引领。依托国家建筑业化和建筑节能战略,深入研究行业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共性关键问题,着力解决技术进步中的痛点、重点和突出问题,调整行业产品结构,开发完善适用的应用技术,以应用引领行业发展。

3.坚持绿色低碳。围绕“双碳”目标,提高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对照“六零”工厂建设要求,开展工艺、装备技术革命,开发能源回收利用技术,完善固废和低品位原材料利用技术,实现能耗物耗大幅降低和废弃物“零”排放,引导形成行业新价值取向,全面提升行业社会形象,推动与生态环保、城市友好相融合,促进行业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4.坚持技术先导。以数字化为转型抓手,提高行业自动化、数字化的发展水平,加大智能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用信息技术推动行业发展。

5.坚持市场调节。以市场为导向,调节产品结构和规模。面向市场需求,充分发掘国内市场潜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拓展市场需求空间;加强与上下游产业耦合发展,保障供需适配,提升保障能力。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行业应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持续提升产品的质量,拓展产品的功能性。制订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目标,实现行业转型。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市场调节为手段,持续优化行业结构。鼓励技术先进、质量优良、市场需求旺盛的产品发展,支持集约化发展。调整总体生产能力,淘汰环保排放不达标、能耗高、技术落后、产能小于15m3/年的生产线。融入建材和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循环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加板材产量和品种,板材占比达到10%以上。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导向,以技术嫁接为依托,以企业降本增效为动力,持续降低行业能耗水平、降低碳排放,鼓励清洁能源耦合利用,行业单位产品平均能耗持续下降,达到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的企业数量增加15%。搭建行业标准化体系,持续提升产品标准化技术水平,及时制修订行业急需的产品及应用技术标准。

1.生产技术

——加强原材料多样性、适用性研究,鼓励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作为生产主要原料。

——提高产品质量,引导企业从向产能要效益,转为向质量要效益,降低生产消耗,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信誉度。

——完善B03B04级等低密度产品配方和工艺技术,实现稳定工业化生产。研究复合密度产品的生产技术。

——加强生产过程工艺控制,行业80%以上企业建立标准化验室。

——结合行业特点,因地制宜,以零外购电、零化石能源、零一次资源、零碳排放、零废弃物排放、零员工的“六零工厂”为目标,确保实现一“零”、力争实现二“零”、努力实现三“零”。新建企业部分采用绿色能源,有条件的企业采用周边余热实现零化石能源和零碳排放,生产废水零排放,生产废气达标排放,生产废料全回用。

——企业建立生产能源管理制度,嫁接先进用能技术,蒸压釜自动配汽率达到50%,余热利用效率提升30%

——通过技术改造实现现有生产线自动化,并逐步向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

——研发板材品种,增加保温板、装饰板、防火板、多功能一体化板等产品。

2.装备技术

——研发成套自动化生产线,局部实现智能化。可使用各类固体废弃物作为生产原料,可生产低密度(含干密度B03级)产品,蒸压养护饱和蒸汽消耗小于120kg /m3

——开发数字化工厂配套设施和软件。落实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并行发展,初步达到高度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

——加快实现安全可控的智能装备与工业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以及提供智能制造顶层设计与全系统集成服务。

——研发在线检测及智能化配料系统,实现成分配料或当量配料。

——帮助制品企业完成传统生产装备网络化、生产制造工艺数字化和生产过程信息化的升级改造。

——进一步完善装备制造标准。

3.应用技术

——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拓展产品功能化。丰富产品类型与复合产品的功能化,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组织关键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以契合建筑行业发展需求、服务建筑为目标,提高蒸压加气混凝土部品部件配套能力。

——制定一批与国际接轨的应用技术标准,引导不同气候地域编制适用的地方应用技术标准。

——以标准规范为基础,着力于上下游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落实产业链协同发展。

——引导集成房屋发展,制定适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标准体系。

——引导高性能蒸压加气混凝土围护墙体系统发展,建立和完善适用于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围护墙体系统。

——加强应用技术创新研究。

三、重点任务

1.生产技术

——重点研究各类原材料的配料技术。企业需要建立健全检测设施,准确检测各项物料的有效成分,实现配方自动计算。

——充分发挥产品的轻质保温特性,开拓低密度产品的应用领域,开发低密度产品作为包覆材料的应用体系。

——以双碳政策引导,减少原材料及生产过程的碳足迹。将先进企业的成功案例在行业内重点推广,降低全行业能源单耗,特别是蒸汽单耗,进而降低行业的平均能耗。

——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年科技创新投入不应低于年销售收入的3%

——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建工厂建议安装光伏设施。鼓励生物质燃料使用。鼓励有条件地区采用风力发电。

——组织行业专家,确立蒸压加气混凝土碳减排路径,制定制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计算方法。

——开发具有超保温、隔声、防水、防霉、免抹灰等复合功能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因地制宜地开发加气复合板和预制加气墙体构件,满足建筑工业化的应用需求。

——对现有企业装备,逐步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

——严格落实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排放标准,所有原材料应封闭式储存。

——规范制品存储方式,提高产品库存周转效率,鼓励企业非露天存放,搭建数字化仓储物流管理系统。

——依据《建材产品使用说明书 通用要求》T/CBMF195-2022,在行业内逐步建立提供制品使用说明书的机制。

2.装备技术

——装备企业应对自身设计和加工设备的能力予以升级,包括设计软件、模拟控制系统、设备加工精度、加工中心、机器人焊接和装配等,采用与实施MES和ERP系统等现代化管理手段。

——完善对现有生产线工艺和配套装备的研究,为生产大尺寸板材、低密度高强产品和适合多种固体废弃物原料处理等提供工艺装备技术。

——加大装备研发投入力度,强化关键技术和装备创新,提升现有生产线技术水平。重点针对基础性共性技术装备开展系统研究及装备创新,包括柔性切割尺寸自动调节切割机、钢筋加工系统、钢筋网笼制作和组模一体化全自动设备、板材部品后加工设备、机器人自动在线检测系统、机器人码垛及包装组合系统、特种产品制作等方面的开发。

——研发蒸压釜尾汽及冷凝水热能利用方案和相应装备,重点研究尾汽、冷凝水余热利用和水循环使用。

——加强加气产品部品化装备和施工应用装备的研发,完成加气墙体装配式施工操作系统设计与制造。

——发展数字化加气装备。开展数字化装备设计,研发精度高、功能强、适用范围广的数字化装备。应用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智能系统、定位、通信等数字化设备和技术手段,实现装备数字化应用。打造设备远程运维平台,提供设备远程监测、智能运维、智能调优等设备管理服务。

——开发各类满足加气混凝土行业需要的检测技术,针对砂、粉煤灰、石灰等原料的在线有效成分监测,浆料密度、扩散度、坯体硬度以及仓罐料位等监测,研发工业机器人、视觉检测等智能检测装备。

——研发智能物流、仓储等智能装备及系统,实现装备与生产管理活动深度融合。

——协助制品生产企业开发大数据采集系统,实现结合MES和ERP系统的现代管理模式。加强与制品生产企业合作,稳步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定制化、专业化装备,打造个性化定制新模式。

——建立与完善标准和标准化体系。建立蒸压加气混凝土设备标准体系,编制智能制造标准。

3.应用技术

——以建筑工业化政策引导,研发适应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以建筑节能政策引导,研制低导热系数制品,开发高强材料与低导热系数材料的复合技术;发展集成部品,如管线一体板(含分离工艺)、外墙装饰一体板、集成大板、桁架钢筋AAC叠合板等;发展设计、生产、安装一体数字化解决方案;提高墙材耐久性,研发墙材回收与循环利用技术;发展适用不同结构特点的条形板拼缝防开裂技术;发展高效装板装备,适应建筑工业化发展需求。

——组织行业力量研发蒸压加气混凝土结构体系与集成建筑系统,发展板构式束装结构形式,鼓励打造具有新农村特色的高性能低层房屋建造体系。

——组织普及材料及力学性能知识,推广先进适用的节点连接型式和安装技术,普及满足应用需求的专用工具,普及涂装及装饰技术。

四、保障措施

——成立行业专项课题组。围绕节能、双碳、应用等领域开展专项研究。以生产更高效、应用更精准为目标,推出适宜并满足工程需求的部品部件和复合产品,以及应用技术。

——发挥先进企业引领作用,推动行业研发能力建设。鼓励先进企业串联上下游资源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在重点领域加大投入,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

——鼓励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结合区域发展要素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培育壮大优势企业,提高生产集中度,培育品牌企业,提升区域发展的水平、质量和效益。

——积极寻求国家政策支撑。将行业关键技术列入国家专项计划,积极争取风险资金和专项资金的支持。

——加大行业人才培养力度。以搭建行业专家委员会和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作为行业科技创新的支撑,以总工程师论坛和高级研修班作为解决行业痛点难点的技术支撑,以培训行业生产实践一线员工和检验化验员工作为行业进步的基础支撑。

——加强区域间和地区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内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加气混凝土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

——进一步提升“质量为本”的行业发展意识。探索开发产品质量现场监测方法和产品生产过程工艺参数快速检测、监测等技术,为产品质量的监督、可持续良性发展提供技术依托。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功能性的基础上,通过行业自律和自我革新,规范不良竞争现象。



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信息





京ICP备06011358号-33
主办单位: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 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
联系方式:电话:010-57811223 010-57811222(兼传真)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11号
版权所有: